胶水粘接失败原因分析
来源:本站 作者:admin 日期:2014-6-9
影响胶粘剂粘接效果的因素很多,如果稍不注意,则会极大地降低粘接强度,甚至导致粘接的失败。 对于获得牢固的粘接,合适地选用胶粘剂是基本因素,合理地设计接头是重要因素,严格粘接工艺是关键围素,而粘接的失败也主要来自这三个方面。
一.胶粘剂选用
1.仅凭剪切强度高,而忽视了抗冲击和耐疲劳强度以及耐久性。例如环氧-聚砜胶,剪切强度高,但耐冲击差。环氧-尼龙强度高,但不耐湿热老化。
2.在紫外辐射和温度交变的条件下,使用了一般的环氧胶。
3.在湿热户外环境和受冲击振动场合,使用了快干胶。
4.以不饱和聚酯胶粘剂粘接金属,因收缩太大而开裂。
5.乳白胶粘接金属。
6.胶粘剂韧性太差,刚性太大,应力集中严重。
7.结构粘接使用了热塑性胶粘剂,易蠕变。
8.聚合物的分了量太小,强度低。
9.增粘剂离析,改变了界面性质,造成脱粘。
10.胶粘剂中各组分相容性不好。
11.填料粒度大,或干燥的不好。
12.胶粘剂粘度过大,不易浸润,易出现界面破坏。
13.胶粘剂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太大。
14.多组分的胶粘剂混合调配不均匀。
15.使用了超过适用期的胶粘剂。
16.固化剂添加量过少,不完全固化。
二.接头设计方面
1.采用了补救措施的对接接头。
2.接头搭接长度太长。
3.未考虑不同材料线膨胀系数的差异。
4.被粘物刚性不够。
5.受到不均匀扯离力的严重作用。
6.忽视了化学介质的影响。
7.端部未封边包角,受到剥离。
8.层压材抖采用了搭接。
9.受力较大的部位釆用了斜接,应该套接,嵌接。
三.粘接工艺
1.忽视表面处理,出现界面破坏。
(1)油脂末脱除干净,表面有油污。
(2)被粘物表面不干燥,残留水分。
(3)脱脂溶剂用量过大,表面冷却太甚,空气中的水分会凝聚在表面上。
(4)未经除油清洁先打磨。
(5)粗糙过度,形成点接触,含气体,难浸润。
(6)喷砂用的压缩空气未经除油净化。
(7)化学处理后的表面水洗末很好干燥。
(8)用压缩空气吹干被粘物表面。
(9)擦洗用具、纱布、脱脂布不干净。
(10)表面处理后停放时间太长
2.胶层太厚。
3.含溶剂胶粘剂涂胶后晾置时间不够;合拢后包含溶剂。
4.晾置时间过长,粘性降低。
5.胺类固化的环氧胶合拢前在空气中曝露时间太长。
6.合拢后胶层内的空气未驱除干净。
7.凃胶时温度太低,不易浸润。
8.在胶粘剂半固化状态下错动对位。
9.粘接部位周围缺胶或有缝。
10.于高湿环境下进行粘接操作。
11.快干胶涂胶后未稍微敞晾变合拢。
12.高温固化的胶粘剂固化升温过早,加热速度太快。
13.加压不够或不均匀。
14.加热固化后冷却太剧烈,内应力过大。
15.未完全固化固化温度低或固化时间不足。
16.重新粘接的部位未清理干净。
一.胶粘剂选用
1.仅凭剪切强度高,而忽视了抗冲击和耐疲劳强度以及耐久性。例如环氧-聚砜胶,剪切强度高,但耐冲击差。环氧-尼龙强度高,但不耐湿热老化。
2.在紫外辐射和温度交变的条件下,使用了一般的环氧胶。
3.在湿热户外环境和受冲击振动场合,使用了快干胶。
4.以不饱和聚酯胶粘剂粘接金属,因收缩太大而开裂。
5.乳白胶粘接金属。
6.胶粘剂韧性太差,刚性太大,应力集中严重。
7.结构粘接使用了热塑性胶粘剂,易蠕变。
8.聚合物的分了量太小,强度低。
9.增粘剂离析,改变了界面性质,造成脱粘。
10.胶粘剂中各组分相容性不好。
11.填料粒度大,或干燥的不好。
12.胶粘剂粘度过大,不易浸润,易出现界面破坏。
13.胶粘剂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太大。
14.多组分的胶粘剂混合调配不均匀。
15.使用了超过适用期的胶粘剂。
16.固化剂添加量过少,不完全固化。
二.接头设计方面
1.采用了补救措施的对接接头。
2.接头搭接长度太长。
3.未考虑不同材料线膨胀系数的差异。
4.被粘物刚性不够。
5.受到不均匀扯离力的严重作用。
6.忽视了化学介质的影响。
7.端部未封边包角,受到剥离。
8.层压材抖采用了搭接。
9.受力较大的部位釆用了斜接,应该套接,嵌接。
三.粘接工艺
1.忽视表面处理,出现界面破坏。
(1)油脂末脱除干净,表面有油污。
(2)被粘物表面不干燥,残留水分。
(3)脱脂溶剂用量过大,表面冷却太甚,空气中的水分会凝聚在表面上。
(4)未经除油清洁先打磨。
(5)粗糙过度,形成点接触,含气体,难浸润。
(6)喷砂用的压缩空气未经除油净化。
(7)化学处理后的表面水洗末很好干燥。
(8)用压缩空气吹干被粘物表面。
(9)擦洗用具、纱布、脱脂布不干净。
(10)表面处理后停放时间太长
2.胶层太厚。
3.含溶剂胶粘剂涂胶后晾置时间不够;合拢后包含溶剂。
4.晾置时间过长,粘性降低。
5.胺类固化的环氧胶合拢前在空气中曝露时间太长。
6.合拢后胶层内的空气未驱除干净。
7.凃胶时温度太低,不易浸润。
8.在胶粘剂半固化状态下错动对位。
9.粘接部位周围缺胶或有缝。
10.于高湿环境下进行粘接操作。
11.快干胶涂胶后未稍微敞晾变合拢。
12.高温固化的胶粘剂固化升温过早,加热速度太快。
13.加压不够或不均匀。
14.加热固化后冷却太剧烈,内应力过大。
15.未完全固化固化温度低或固化时间不足。
16.重新粘接的部位未清理干净。